写了很多年稿子,从前还一篇篇往自己简历上记一下,现在记都懒得记。多年下来,有过一些发表的喜悦,但也有很多处理不当的挫折。最近我有幸被学校创作班请去,跟他们讲我的写作体验。由于这门课专门教写作的教授在坐阵,我不敢班门弄斧,说写作技法这些话题,而是谈了些我作为一个业余写手,从事写作(尤其是给报刊写作)的体会。我们聊得很愉快,所以不如索性把当时说的一些东西写下来,或可供新手参考。
作为大学教师,给学生荐书,是义不容辞的责任,而且,推荐什么样的书、推荐的理由何在,本身就是很好的学习交流机会。我在自己开设的法学课程中,照 例也会列出相应的书目。不过,我还是更愿意推荐一些适合所有专业大学生读的书。总结以前开书单的经验教训,这次确立了大致的选书标准,即少而精,有较为集 中的主题;可读性强,能让思维受到挑战。下面就以“爱与正义”这对人类所面临的普遍而基本的问题为专题,推荐九本好书给大家。
10种必杀技击退职场小人

记住了,学会了,就行了吗

中国的基础教育使学生成为一台学习机器,一切都有固定的、现成的答案,你所需要做的一切就是将它记住、学会。对,学会,这是我们最常听到的一个词。
中国的基础教育不要求学生唤醒身体、唤醒心灵,学生们不需要用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去寻找自己的答案,甚至也不需要用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去证悟这个已知的答案——用不着,都用不着,这太费事,太费时,你有这么多东西要学呢,每一样都去寻找,去体悟,还学得过来么。短平快,记住了,学会了,能依样画葫芦了,就行了。
埋葬梦想的永远是我们自己

临近清明节,除了对假期的欢喜,还有对故人的追思,80末90初的这一代人也终于大学毕业,走出象牙塔。于是一句”清明,应该去曾经大学祭奠一次,因为那里埋葬了你的梦想”引发很诸多人的共鸣。年轻气盛早已被四年的时光消磨殆尽,梦想也终于成为了彼此回忆曾经时的笑柄。
讲话总要有个主题,因为今天在座的都是优秀的人,所以我的主题是“一个优秀的人的标志和特点”。大家把我讲的这个内容跟你自己去对照一下,看看我们怎么样才能使自己成长得更快。因为你们毕竟都还很年轻,当然我们这儿也有年龄稍微大一点儿的。但是,我相信一个人的成长,即使到了80岁,只要你还活着,依然是可以继续下去的。
优秀人士是如何确保“长期成功”的?

你是不是很奇怪为什么有些人一直能够取得成功,而一些人却老是在失败?那些成功的人做了什么不同的事情,或者说有什么诀窍来确保他们的长期成功的呢?我长期研究了那些所谓的“成功人士”,并找到了他们的共同之处,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研究成果。
在纽约地铁,人们在看些什么

这是在纽约地铁(NYC subways)么,我想说这是一个移动的地下图书馆。
几乎每个人都手捧着一本书,不管是小孩、妇人、上班族、学生、大叔、老人、嘻哈族,不管旁边是否有人,不管是站着还是坐着,他们都在安静地阅读,Just lost in books.
想起艾略特写过的一句诗“你所在的地方也正是你所不在的地方”。文字背后的世界是丰富的,它的触端总是会延伸到你无法想像的地方。通过书本,我们突破了时空的局限,去经历无数的他者的百味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