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uLu视频:《酉时》(视频)

面对问题,问题就好解决

文/lvz
“很多时候,我们都会希望少付出、多收获,不劳而获是人的天性,勤奋努力是后天的教育结果,它可以让我们约束自己的行为,去做一些事,但敌不过天性里的懒惰,如果我们还有机会修得灵魂,心灵就必须选择磨难,心灵必须让我们在黑暗的经历中累积痛苦,用痛苦敦促我们的潜意识开始觉醒,知道自己如果再不行动就会永远在黑暗中沦陷,只有那时我们才会真正积极主动的去寻求改变,而改变也才有机会一点点发生。”—— 题记
这篇文章将从两个角度来写,一个是意识层面,我称其为表象下的本质;一个是潜意识层面,我称其为本质的本质。以此献给那些即将恋爱和正在恋爱即将结婚和已婚的人们。
你是想读书,还是想读完书?

以前,读书前会很想读一本书,但实际读书时,经常是“想读完书”,而不是“想读书”。这种想法经常会让我的生活变得很痛苦,当你做一件事想着快点做完时,你的心思其实已经不在这件事上了。
这个问题在我大学时困扰了我很久。我没有意识到这本身其实是一个价值观问题,以至于我常在一些时间管理的书中寻找答案。那些书都只能让你更高效地“做完事”,却不能让你在做的过程中更投入一分。
丰子恺的散文:《渐》

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要素,莫如“渐”;造物主骗人的手段,也莫如“渐”。在不知不觉之中,天真烂漫的孩子“渐渐”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;慷慨豪侠的青年“渐渐”变成冷酷的成人;血气旺盛的成人“渐渐”变成顽固的老头子。因为其变更是渐进的,一年年、一日日地、一分分、一秒秒地渐进,犹如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,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,不见其各阶段的境界,而似乎觉得常在同样的地位,恒久不变,又无时不有生的意趣与价值,于是人生就被确实肯定,而圆滑进行了。假使人生的进行不象山陂而象风琴的键板,由do忽然移到re,即如昨夜的孩子今朝忽然变成青年;或者象旋律的“接离进行”地由do忽然跳到mi,即如朝为青年而夕暮忽成老人,人一定要惊讶、感慨、悲伤、或痛感人生的无常,而不乐为人了。故可知人生是由“渐”维持的。这在女人恐怕尤为必要:歌剧中,舞台上的如花的少女,就是将来火炉旁边的老婆子,这句话,骤听使人不能相信,少女也不肯承认,实则现在的老婆子都是由如花的少女“渐渐”变成的。
那些到美国以后被彻底颠覆的概念(组图)

大学生各种“恋”,父母各种神反应 [视频集]

《大学生打电话给爸妈告知谈恋爱》、《失恋后父母反应》、《大学期间要带对象回家过年!你爹妈啥反应?》的视频。
《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》(莱纳·玛利亚·里尔克)[中英德]

里尔克的《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》不仅启发了冯至等杰出诗人,更成为一代文学青年的精神指南。每一次翻读,“诗人温暖、和蔼而多情的关怀”似乎伸手可以触摸。
美国、香港、中国就业和生活对比

27项126分 详解2013《驾照新规》

2013年1月1日新的《机动车驾驶证使用规定》就要开始执行了。扣分处罚的条款非常多,粗略算下来有27条最容易被罚,如果全犯了要扣掉126分。这必须是一件大事,所以写了这篇文章。下面就给大家讲讲整理的“驾照新规”扣分细则。